传承历史文脉 探源江南文明 | “纪念草鞋山遗址考古发掘5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大民,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孙士泽,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小明,以及来自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国内外的文物考古专家学者和媒体代表100多人出席活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兵主持开幕式。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为长江下游东太湖平原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副司长张凌致辞
张凌在致辞中指出,草鞋山是太湖地区非常重要的史前遗址,在苏州市委、市政府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重视下,草鞋山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一直在持续推动。她对草鞋山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01
深入推进学术研究,加强跨学科合作,增加科技考古的份量,为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草鞋山遗址奠定学术根基。
02
继续推进考古成果转化,加快编写草鞋山考古发掘报告,同时做好科普宣传和公众考古,让更多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了解草鞋山遗址的价值。
03
抓紧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草鞋山遗址打造为苏州史前文化展示的金名片。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孙士泽致辞
孙士泽对草鞋山遗址的主动发掘成果表示高度肯定,对草鞋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给予指导和支持。他表示,经过八次考古发掘已对草鞋山遗址的性质、时代、文化特征有了基本的认识。下一步要切实做好遗址的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不断丰富展示内容、创新管理运营模式,让草鞋山遗址活起来、火起来,推动考古成果融入现代生活。
《草鞋山出土文物精品图录》由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各家收藏单位精选历年出土文物近600件进行了整合编辑并付梓出版。这也是草鞋山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出版,为系统研究以草鞋山遗址为代表的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学术支撑。
为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合、多学科合作的体制机制,苏州市文广旅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合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深入研究苏州地区乃至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推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研究,构建区域文明研究高地。
开幕式后,王巍研究员以《长江下游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形成——以苏州地区的考古发现为中心》为题作主旨报告,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润垦就江苏史前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进展作主旨发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王霞针对草鞋山历次发掘成果进行交流发言。与会专家围绕草鞋山遗址考古成果研究阐释、苏州地域文明探源、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古城发展变迁与江南文化绵延、文物活起来等主题展开学术研讨。
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草鞋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专家咨询会同期举行。开幕式前,与会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了草鞋山遗址公园,金洁和王巍共同为草鞋山考古工作站揭牌。
草鞋山遗址
50年前,考古工作者在草鞋山开展首次考古发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三叠层”,并首次在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玉琮、玉璧等,拉开了对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结构、宗教礼仪与文明进程研究的序幕。
作为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草鞋山遗址在中华文化史中具有全国性意义和标志性地位,是苏州地区极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
2022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意见》,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苏州市文广旅局迅速成立探源工程专班,全力推动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落地见效。
确认元和塘古窑址群为南宋平江窑所在地,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成立王巍院士苏州工作站和苏州市吴越史地研究会。
▲元和塘古窑址群
▲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
编印《苏州地域文明探源丛书》,开展《东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研究》《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中建设“吴-越文化公园”可行性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努力梳理历史文脉、破解历史之谜、补齐历史缺环,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苏州力量。
(图文转自:“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公众号)
责编:韩翰 荼荼